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农产品期货 > 正文

创新期货市场 迎接玉米大品种时代所谓来临

2017-9-27 16:14:28

据小编所了解,玉米期货自2004年9月上市至今,已走过十三个年头。今年9月,在玉米期货诞生十三周年之际,集团实物仓单交割制度开始正式接受市场“检阅”。

据小编所了解,玉米期货自2004年9月上市至今,已走过十三个年头。今年9月,在玉米期货诞生十三周年之际,集团实物仓单交割制度开始正式接受市场“检阅”。

据悉,在这13年期间,玉米产业经历多次改革,期货合约和制度适应着现货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对执行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后产业风险管理需求的大幅增长,期货市场提前布局,创新推出集团化交割制度,通过延伸交割库区规则、集团交割制度等,逐步优化玉米期货品种的交割布局。

交割制度优化铺垫

市场化“东风”助燃玉米期货

玉米期货上市以来,伴随着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从无到有、从有至无的过程,期货市场的活跃度也经历了起起落落。在临储政策实施前,玉米期货稳步发展。2004年9月至2008年10月期间,玉米期货日均成交量21万手(单边,下同),日均持仓量34万手,期间月均交割量9万吨。临储政策开始实施后,由于现货市场化程度受到限制,玉米价格波动幅度下降,玉米期货市场规模显著萎缩,经历了长达7年的低迷。据统计,2008年11月至2015年4月临储政策改革传闻出现前,玉米期货日均成交量降至9万手,日均持仓量降至26万手,月均交割量只有5万吨。

尽管东北三省一区临时收储工作开展后,玉米期货交易规模有所萎缩,但大商所仍从贴合产业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交割制度。据了解,在2004至2014年的十年间,玉米期货合约和交割制度主要经历了三次较大调整。一是在2006年放宽水分指标,使玉米期货的可供交割量进一步扩大;二是在2009年修改玉米期货交割质量标准,使之与新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接轨;三是2012年大商所成立农业品事业部,加大了对玉米品种的维护力度,根据市场意见,对交割相关业务规则进行大幅度修改和完善。这些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完善埋下了优质的“火种”,当政策“东风”吹起时,玉米期货市场迅速“火”起来了。

1 2 3 4 下一页 末页 共4页
编辑:wenhui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