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期货资讯 > 期市要闻 > 正文

玉米产业显活力 借助期货谋发展

2017-9-27 13:39:21

日前,“第十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在大连成功召开。十年来,背靠期货市场,玉米产业从种植、加工至饲料、养殖等各链条均显现出新的发展风貌。

日前,“第十届中国玉米产业大会”在大连成功召开。十年来,背靠期货市场,玉米产业从种植、加工至饲料、养殖等各链条均显现出新的发展风貌,而期货市场通过创新与合作,服务实体经济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今日刊发“玉米产业携手期货共发展”专题,呈现玉米产业发展主趋势,展示期货风险管理新动能。

期货市场服务“三农”

解决种粮大户“成长的烦恼”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潮流中,种粮大户纷纷依靠期货市场这棵“大树”,撑起“保险+期货”这把“保护伞”,用风险管理之笔,绘制农业现代化蓝图。

吉林省公主岭市兴佳家庭农场负责人冯俊,在今年玉米市场价格走势还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将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到了18000亩,如此大胆地“逆势扩张”,是因为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今年通过吉林云天化公司,冯俊参加了永安期货和人保财险合作的玉米“保险+期货”试点,保价1700元/吨。“我当时算了下,扣除成本,每亩地能赚30-50元,就果断对全部种植面积都投保了,而且粮食收上来后直接卖给吉林云天化,也不用担心粮食卖不出去,我现在只要全心全意种好地就行了,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重庆市开县九龙山农机股份专业合作社股东之一的王端祥也在今年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今年他参加了中信建投与人保财险合作的收入险试点,目标价格1680元/吨,目标亩产450斤。“单产肯定要下降,不过我有保险了,现在心里非常踏实。”

通过“保险+期货”试点,种粮大户们与期货市场结缘,上周他们不远千里来到大连,参加了由大商所举办的“第十届玉米产业大会”。倾听种粮大户的故事,显然这些农民们已经清醒的意识到,传统的“靠天吃饭”难以为继,参与“保险+期货”项目的热情高涨。据了解,今年开展的32个“保险+期货”试点涵盖了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安徽和重庆7个省区,不仅覆盖面更广,而且还涉及了多个国家级贫困县。

不仅“保险+期货”的试点规模在不断扩大,其服务“三农”的具体模式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升级,在最初试点模式的基础上衍生出形式多样、保障更全面的试点项目,更为解决农户开展大规模种植的资金困境。

玉米产业显活力

借助期货谋发展

吉林云天化由大型国有企业――云天化集团投资兴建,公司年贸易量200万吨。吉林云天化为合作社支付土地租金,统一提供化肥、种子、农药、技术相关服务,目前合作的种植面积已有30万亩,包括吉林、黑龙江的合作社50余家。

“贸易企业单纯靠流通环节赚钱很难,要依靠产业链的整合,我们计划在五年内将合作面积扩大到一千万亩。对公司来说,期货已经成为服务现货经营的平台和工具。”吉林云天化负责人任丽春说。

不仅是贸易公司,有着“中国养猪第一股”之称的雏鹰农牧集团也早早开始了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雏鹰农牧集团将集团在生猪养殖板块的重心项目落户东北,并在今年初在吉林申请了玉米交割仓库。

对于风险管理,侯五群深有感触的说,“玉米市场情况复杂多变,特别在2016年以后,国家在东北玉米产区实行‘市场化收购’与‘价补分离’新机制,市场风险增大。在这种背景下,集团要规避价格风险,锁定生产成本,拓宽采购和,销售渠道,必须要参与期货市场。”现在雏鹰集团特别期盼生猪期货上市,这样就可以更好的防控原料端和产品端的价格风险。

1 2 下一页 末页 共2页
编辑:wujie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