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政府出台了限制劣质煤炭进口的相关政策,规定自7月1日起,禁止省级政府批准的二类口岸经营煤炭进口业务,超过12个港口的煤炭进口业务被禁止。
库存偏低是前期甲醇走势偏强的一个原因,而随着供应的增加,库存偏低的问题明显缓解。截至9月6日,甲醇社会库存为12.27万吨,较6月初增加1.55万吨,增幅为12.63%。目前来看,甲醇的社会库存处于正常水平,考虑到后期需求下降,库存对于甲醇的支撑作用开始减弱。
甲醇港口库存的变化趋势和社会库存的变化趋势相似,都是在6月底见底,近期又大幅回升。截至9月15日,华东、华南的港口累计库存为64.7万吨,较6月23日的低点增加19.85万吨,增幅为44.26%,达到3月以来的高点。其中,华东港口库存为55.9万吨,相较6月23日增加21.1万吨,增幅为60.63%。
港口库存累积,表明市场货源充足,库存对甲醇价格的影响已经由利多转为利空。
整体来看,甲醇进口呈增加态势,国内检修的装置也有望重启,后期供应充足,库存累积问题将加剧。
下游传统需求疲软
甲醇下游需求繁杂,但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传统需求领域,如甲醛、二甲醚、冰醋酸;另一部分是新兴需求领域,如煤制烯烃和甲醇汽油。目前来看,甲醇的下游需求喜忧参半,新兴需求受烯烃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表现良好,传统需求则由于终端需求不佳而持续疲软。
传统需求端,受房地产开工率下降的影响,甲醛消费呈下降态势。同时,甲醛及其相关产业受环保检查的限制,部分企业不能正常开工,很多板材企业甚至被迫停产,甲醛行业对甲醇的需求下降。后期,环保检查持续,并且随着天气的转冷,终端需求萎缩,甲醛行业的开工率将进一步下降,甲醇需求也将随之走弱。
二甲醚方面,产能严重过剩,加之终端需求逐渐被替代,行业开工率一直维持在偏低水平。不仅如此,环保检查对于二甲醚企业也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企业被迫关停。此外,由于行业自身处于衰退期,利润微薄,甲醇价格的上涨导致二甲醚企业陷入亏损境地,后市不容乐观。
冰醋酸方面,7月,醋酸装置检修较多,供应趋紧,市场买涨氛围浓厚。不过,醋酸终端需求仍然疲软,市场表现良好是建立在供应收缩的基础之上,而这对甲醇需求并未产生刺激作用。
MTBE方面,随着成品油消费旺季的结束,MTBE的需求随之下降,部分企业开始让利销售,甲醇需求难有提升。
综合来看,甲醇的传统消费受环保检查和终端需求萎靡的影响普遍表现不佳。这种情况下,煤炭价格上涨引起的甲醇生产成本抬升很难传导至下游,甲醇企业只能忍受利润下滑甚至亏损的风险。甲醇价格过高和传统需求疲软的矛盾正在激化。而这,制约了甲醇价格的上行空间。
说完传统需求,再看新兴需求。煤制烯烃已经成为甲醇需求最大的行业,占比近50%。2—5月,烯烃价格处于低位,很多煤质烯烃企业陷入亏损状态,部分企业被迫关停。不过,5月开始,下游聚乙烯、聚丙烯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经营状况改善,停产的煤制烯烃装置纷纷复产。目前,烯烃装置基本上满负荷生产,不但能够消化一体化装置生产的甲醇,而且还要通过外采甲醇维持生产,这提振了甲醇需求。
但是,需要注意,烯烃价格表现良好,一方面受供需格局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成本抬升的支撑。
2—5月,化工品价格大幅下跌刺激行业去库存。进入5月,烯烃行业库存已经处于偏低水平,这也是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今年烯烃装置检修季推迟以及旺季采购积极进一步推涨了价格。然而,目前,烯烃装置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棚膜旺季却即将结束,后续供需关系势必发生变化。
不仅如此,目前,国际油价处于低位,油制烯烃的成本偏低。在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这一问题可能不被重视,而在需求表现不佳的情况下,油制和煤制的成本差异就会被放大,油制凭借价格优势,将遏制煤质烯烃的需求。
偏空思路进行交易
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推涨煤炭价格,进而提升甲醇成本;环保检查和低库存造成甲醇整体供应下降;“金九银十”旺季预期及市场买涨不买跌的心态促使下游需求向好,上述因素共同作用下,5月中旬开始,甲醇价格强势上涨。但是,甲醇价格上涨在产业链中的传导并不顺畅。上游行业表现良好应该建立在下游行业供需两旺的基础之上,而甲醇产业链底部的行业要么是需求旺季支撑的阶段性向好,要么是自身需求萎靡很难将高成本向下传导。随着消费的逐渐转淡,成本传导不畅,整个产业链都将出现问题。基于上述判断,笔者认为,后期甲醇操作应该以偏空思路对待。不过,考虑到短期内甲醇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不排除出现技术性反弹的可能,投资者宜在2850元/吨附近布置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