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业态不仅推动、带动期货公司综合实力提升,而且使其服务实体经济的羽翼更丰满。
风险管理模式成形
期货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期货认识的加深,其风险管理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和复杂化,而这给期货公司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变化主要源于三方面:一是企业的差异化、精细化管理需求增强,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长周期调整,促使企业寻找差异化的经营手段。二是企业自身有提升衍生工具运用能力的需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贸易企业的经营思路逐渐由‘赚取价差’向‘上下游服务’转变,这倒逼很多大型贸易商提升自身的衍生工具运用能力,他们自然就有了与期货公司及其风险管理公司开展融资、场外期权等业务合作的需求。三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随着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越多来越多的产业企业对衍生工具的需求不断增强,进而推动了场外期权市场的发展。”徐炜中说。
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公司正好契合了这些需求。作为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最直接、最“接地气”的业务之一,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试点4年多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模式也日趋成熟。
据统计,截至2017年7月31日,65家在中国期货业协会备案的风险管理公司总资产266.10亿元,净资产为115.81亿元。今年前7个月,风险管理公司行业累计业务收入和净利润总额分别达到422.26亿元和7.39亿元,同比分别大幅增长104%和534%。
更值得一说的是,风险管理公司的场外衍生品业务于2014年起步,2015年业务规模放量,2016年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今年截至7月31日,风险管理公司场外期权累计新增名义本金806.45亿元,是2016年全年的近6倍、2015年的近20倍,今年下半年还有望翻倍。
“期货市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为实体产业和企业提供价格风险管理工具,各类衍生品的作用也在于对冲各类风险。”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对记者说,南华期货正致力于搭建一体化的衍生品服务体系,尤其是以风险管理公司――浙江南华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为抓手,通过设计符合客户实际需求的风险管理方案,从期货、现货、场外期权等方面全方位服务产业客户,进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和南华期货一样,很多期货公司依托旗下风险管理公司平台,深入产业、扎根产业,应产业企业所需,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的风险管理方案。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近几年来,风险管理公司行业不断探索和创新,灵活运用现货、期货和场外衍生工具,在仓单服务、基差贸易、合作套保、定价服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成熟的服务模式。除设计场外期权产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风险管理工具外,风险管理公司长期深入产业链,参与现货贸易,通过期现结合以及与产业企业的合作来服务产业。
以铜产业为例,长期以来废铜定价与期货价格挂钩的程度小,废铜企业参与套期保值的比例较低,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废铜行业往往受到的冲击更大一些。“在长期的业务接触中,我们逐步了解整个废铜行业面临的难题,不断向废铜企业普及其他铜企的套保经验,并结合废铜产业链的特点拟定有针对性的保值方案。”金瑞期货研究所所长孙敏涛对记者说。
对于下一步风险管理公司如何深化服务,徐炜中认为,一方面,风险管理公司应立足本业,以平台化思想,专注业务创新、业务支持、资产配置和机构客户综合金融服务,不断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探索并寻求突破。另一方面,要继续做大做强期权业务。“期权作为非常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目前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中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将不断提升期权运用水平,为实体企业提供更高性价比的风险管理服务。”徐炜中说。
徐炜中同时表示,期货公司要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意义,回归本源,努力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有大作为,才能做大做强自身。
相关阅读

供应压力有增无减 甲醇短期或维持震荡偏弱
7月8日早盘,甲醇主力合约弱势下行,目前盘内报...[详情]
郑州商品交易所:关于动力煤期货2607合约有关事项的公告
一、交易保证金标准和涨跌停板幅度:交易保证金标准为50%,涨跌停板幅度为10%。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