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周一结算时起,沪深300(IF)和上证50(IH)股指期货各合约交易保证金标准由合约价值的20%调整为15%。
只是,股指期货初次松绑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具有探路意义,与市场期待还存在不小距离。现在看来,再度松绑股指期货甚至让其回归常态的时机基本成熟。除了现货市场主要指标稳中有升外,A股的波动幅度也显著减少,而沪深两市融资余额突破了9600亿元,创出年内新高,投资人信心得到明显修复并且正在不断增强。
更重要的是,新股发行的常态化已被市场所认可。既然如此,先前为应对市场异常波动所采取的临时性限制措施也就到了退出的时候,作为证券市场市场化改革重要标志的股指期货理该回到应有的轨道上去。
过去两年多,出于重建市场信心与纠正市场失范的目的,管理层先后完善了两融、并购重组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了对再融资、减持、停牌制度的监管。不仅如此,监管的力量还覆盖和穿透到了IPO现场检查、中介机构尽职尽责及市场操纵等层面,而且的确赢得了各方喝彩。
但实践也让市场各方体会到,以“堵”为主的行政手段,不仅监管成本大,而且需要更多的市场化工具来策应才能收到更为理想的结果,同时监管模式必须以后者为主体。基于这样的认识,股指期货复原到常态,当更有利于发挥市场自我出清的作用,从而在总体上提升监管的成效。比如机构投资者可以针对大幅减持的上市公司提前做空,约束大股东的非理性减持行为;还比如股指期货的反复做多与做空,能真正锤炼出上市公司的优与劣,从而倒逼退市机制的加速形成。
股指期货是风险对冲工具,如因股指期货受限,而使投资者更多看到贴水从而不断卖出股票,显然对股市不利;若利用股指的对冲,投资者就可长期持有优质企业股票,甚至增加对其投资,两方面的行为将大有利于长线资金入市。更重要的是,股指期货具有价值发现功能。
目前上交所A股平均市盈率17.99倍,深交所为36.79倍,市场估值日趋合理,大盘虽有所反弹,但仍处于相对低位,可供大量做空的可能性很小,相反股指期货此时还能发现做多的空间。无疑,此时让股指期货回归常态,可让慢牛行情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