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农产品期货 > 正文

新陈交替、产量堪忧 玉米价格何去何从?-第6页

2018-8-30 10:57:52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俗话讲“禾乃登”,是指黍、稷、稻、粱类农作物将要成熟了。这就意味着玉米加快了成熟步伐,新玉米大量上市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此外,产量不足、库存下降高于预期,未来在玉米价格不断上行的过程中,玉米替代品市场将趋于活跃,但是玉米替代品的数量、质量与价格优势已不如往年,其对玉米的替代作用减弱。

近几年,进口高粱、大麦、玉米、玉米酒糟粕、国产普通小麦等大量替代国产玉米,给市场造成了国产玉米价格高、产量高、库存高的“三高”假象。实际上,临储玉米的高库存是可以通过农产品进出口政策与措施调整,以及在产区实施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来避免的。目前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以往在国内饲料市场大量进口的高粱、大麦、玉米、玉米酒糟粕不见了,这为国产玉米腾出了市场空间。

根据国产小麦市场的情况分析,质量较差的国产小麦凭借价格优势大量替代玉米的概率不高。一是当前饲料与养殖企业提高了食品安全意识,加大了对原料的质量检测和力度,如对黄曲霉素、呕吐霉素的检测,让质量较差的小麦无法进入饲料原料领域;二是当前国内小麦价格高于玉米,其价格优势不复存在;三是近年来国产小麦数量逐年下滑,市场上流通的可用于饲料原料的小麦数量不大。

“近年来,在麦收期间,湖北、江苏、安徽、河南等省连续出现了阴雨天气,这一方面造成小麦质量、产量下降;另一方面令市场出现了较多的低质量、低价格的饲用小麦原料。”河南省小麦贸易商崔瑞兵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前几年,饲料、养殖企业等对生产原料的黄曲霉素、呕吐霉素等指标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大量小麦替代玉米,一度出现年小麦替代玉米数量达到2000万吨的现象。现如今,国内小麦价格普遍高于玉米,加上质量不高,价格与质量优势的丧失让小麦在饲料原料中的配比一直下降。

编辑:金闪闪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承担任何责任。部分内容文章及图片来自互联网或自媒体,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图表及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