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价格维持在高位,成本增加的效应难以向下传导,2月中旬以来,甲醇出现持续3个月的下跌走势。
从已经公布的信息来看,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甲醇供应将趋于稳定,并没有装置集中检修和产品运输计划。后期,国际市场或根据实际的采购需求来进行甲醇的国际间贸易,内盘盘价差将保持在较小的区间内,国内进出口很难有大变化。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国内进口甲醇699863.74吨,出口甲醇782.36吨,净进口量达到699081.39万吨。甲醇6月的净进口量较1月增加86340.76万吨,增幅为10.99%。由于内外盘价差缩小,6月国内进口量较年初的高位有所下滑。
检修装置陆续复产引发港口和社会库存累积风险
消费旺季临近,前期检修的甲醇装置在7月中旬集中恢复生产。受此影响,甲醇行业开工负荷大幅提升,处于年内高位。截至8月4日,国内甲醇行业的开工负荷为62.76%,较6月5日上升4.9%,幅度达到8.47%。
由于价格上涨,目前,甲醇生产利润良好,部分装置在利润刺激下,有进一步提升开工负荷的打算。
此外,明水还有产能60万吨/年的新装置计划投产。这种情况下,甲醇价格的上涨将受到来自供应端的压力。
库存偏低是近期甲醇价格走势偏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截至8月2日,甲醇社会库存为13.92万吨,较2月初的高点减少4.83万吨,降幅为25.76%。虽然甲醇社会库存仍然处于偏低水平,但相较6月初的低点(和甲醇此轮上涨的时间点基本吻合)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
甲醇港口库存走势和社会库存走势相似,都是先降后升。截至8月4日,华东、华南的甲醇港口库存为56.9万吨,较7月28日减少0.37万吨,降幅为0.65%。其中,华东港口库存为43.9万吨,较7月28日减少0.6万吨,降幅为1.35%;华南港口库存为13万吨,上升0.23万吨,增幅为1.8%。
大趋势来看,甲醇目前的港口库存较年初的高点减少10.35万吨,降幅为15.39%,但较6月底的低点上升12.05万吨,增幅为26.87%。综合来看,二季度的去库存对甲醇价格起到了支撑作用,但随着供应的增加,库存开始累积,这对于甲醇价格上涨将产生抑制作用。
新兴需求遭到冲击的同时传统需求处于萎缩状态
甲醇制烯烃是甲醇下游需求占比最大的领域。但是,由于油价处于偏低水平,甲醇价格又处于相对高位,煤制烯烃特别是外采甲醇制烯烃暂时不具备价格优势。受此影响,很多外采甲醇制烯烃装置处于亏损状态,纷纷采取停车检修的策略来缓解亏损。即使开车的一体化装置,也更多的是通过生产副产品来缓解经营压力。
具体到利润表现,截至8月初,一体化装置煤制聚丙烯的利润为2400元/吨,油制烯烃的利润为2350元/吨,煤制相对油制的优势微弱。此外,考虑到油制产品的质量通常好于煤制产品,可以说,煤制烯烃并不存在任何竞争优势。特别是上文已经分析过,下半年油价重心预计下移,油制烯烃对煤制烯烃的冲击将进一步增强。
甲醇传统下游本身就处于萎缩局面。房地产开工负荷下滑,甲醛消费呈现下降态势。同时,受制于环保检查,部分甲醛企业并不能正常开工,即使开工,多数企业也存在库存高企的问题。二甲醚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开工负荷处于极低水平,其价格一直围绕成本线运行,加之下游消费萎靡,甲醇价格上涨导致二甲醚生产利润被吞噬,其开工负荷进一步下降。醋酸装置正大面积检修,但需求端表现良好,后期检修的装置有望恢复生产。届时,甲醇订单随之好转。
整体上,甲醇传统下游虽有亮点,但其向好的潜能不足,特别由于下游消费不佳,成本增加很难向下传导,这对甲醇价格的上涨产生很强的制约作用。基于上述因素,甲醇价格并不具备持续上涨动能,很难有效突破前期压力位,后市恐开启回调模式。